中国混凝土新技术网

New Techniques Of Comcrete
我们只做国际领先技术服务         咨询热线:13141225688

国内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资料
一种新的降低基础油中和值的方法
来源:国际新技术资料网 | 作者:张雷 | 发布时间: 2014-06-13 | 220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和值(或酸值)是润滑油基础油的一项重要性质指标。对于250及其以下的基础油,中和值的质量指标为<0.03毫克KOH/克;对于500及其以上的基础油,其中和值的质量指标为<0.05毫克KOH/克。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原油需求量的迅速扩大,原油来源日益多样化,高酸值原油的比例逐渐增加,造成炼油原料质量下降,其中酸值过高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既有的炼油装置而言,这也使得组分油特别是润滑油的酸值随之升高。润滑油基础油中石油酸的存在严重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性能,增加其腐蚀性,降低了润滑油的品质。因此研究润滑油基础油的脱酸技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原油脱酸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热分解的方法破坏原油中的石油酸,另一种是采用中和剂脱酸,采用溶剂萃取分离的方法。文献US5891325公开了一种用热分解破坏石油酸的工艺,但其温度高,容易造成原油中其他组分的分解,且达不到润滑油基础油所需的精制深度。美国及国内公开的技术:采用中和剂和溶剂萃取分离来脱除原油中石油酸的方法,但普遍存在需要大量萃取溶剂、中和剂昂贵、成本高,工艺过程复杂,流程长,且对润滑油基础油有污染等问题。

    用金属氧化物,主要是CaO和〇&(0!1)2来脱除原油中石油酸的方法。但其产生的金属环烷酸盐仍残留在原油中,造成润滑油基础油其他指标不合格;而且这方法仅能用于中和值大于0.2毫克KOH/克以上的高酸值油的脱酸,而不能实现润滑油基础油的深度脱酸要求。高酸值原油中和值一般都高于1.5毫克KOH/克,甚至高于10.0毫克KOH/克。润滑油基础油由于原料来源和原油已经过部分脱酸处理,其中和值一般都低于0.2毫克KOH/克,但仍达不到指标要求的

0.05毫克KOH/克,需深度精制脱酸,而残留在润滑油基础油中的这一部分石油酸又较难脱除。由于润滑油基础油和原油的差异性,即润滑油基础油经调和后,直接作为工业消费品,而原油还有下游的炼油过程,造成润滑油基础油要求的指标多而严。所以原油的各种脱酸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润滑油基础油的深度脱酸精制。

    目前降低基础油中和值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文献“石油炼制与化工,2008,39(10),14〜17”公开了一种中间基润滑油基础油的脱氮与吸附脱酸方法,采用WK-1脱氮剂和WK-3吸附剂进行脱氮脱酸。但其并未公开WK-1脱氮剂和WK-3吸附剂的具体组成,并且加剂量较大,脱酸效果略差。文献“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3),199〜202”公开了在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采用脱酸剂脱酸。该方法确实可以通过降低循环糠醛的酸性物质来提高糠醛对原油中酸性物质的溶解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润滑油的中和值。但其所使用的脱酸剂DY-06对不同原油中的酸性物质的中和能力是不同的,对涠洲油效果较好,而对阿曼油效果则较差;并且该方法实质上是注碱中和,容易造成金属腐蚀。文献“炼油设计,2001,31(2),48〜50”公开了采用复合脱酸溶剂与含酸润滑油馏分进行反应脱除其中酸性物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两种溶剂进行复合,多了一道工序,操作不便;当原料酸值高于0.2毫克KOH/克时,油品很难达到基础油指标要求;存在残渣,不利环保。

    据恒志信网报道:针对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含酸原油而导致基础油中和值偏高,并且使用一般的碱性脱酸剂在降低中和值的同时,还会造成金属腐蚀和影响基础油其他性能指标的问题,国内最新研制成功一种新的降低基础油中和值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脱除基础油中的石油酸,降低其中和值,从而使基础油符合使用要求;同时不会造成金属腐蚀,影响基础油的其他性能指标。

    由于硅酸镁、硅酸镁铝是强碱弱酸盐,与基础油接触后,可降低基础油的酸性。该技术研究者还惊异地发现,在基础油中加入选自硅酸镁或硅酸镁铝中的至少一种后,在降低基础油中和值的同时,不会造成金属腐蚀,同时不会影响基础油的其他性能指标,例如对基础油的抗乳化性能、抗氧化性能、粘温性能以及金属含量没有不利影响。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使500基础油的中和值最高从0.28毫克KOH/克下降到0.00毫克KOH/克,使250基础油的中和值从0.13毫克KOH/克下降到0.01毫克KOH/克,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该技术详细制造工艺配方请见:《国内基础油制造技术工艺配方精选资料汇编》

  • 2020《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配方汇编》

    2020《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配方汇编》

    s水泥外加剂

    ¥0.00

    ¥1480.00

  • 2020《水泥木质素减水剂-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2020《水泥木质素减水剂-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s水泥外加剂

    ¥0.00

    ¥1480.00

  • 2025新版《水泥聚羧酸减水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21.1-11

    2025新版《水泥聚羧酸减水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21.1-11

    s水泥减水剂

    ¥0.00

    ¥1460.00

  • 2025新版《水泥表面增强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18.5-2023.1

    2025新版《水泥表面增强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18.5-2023.1

    s水泥助磨剂

    ¥0.00

    ¥1480.00

  • 2025新版《水泥固化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14.06-2021.11

    2025新版《水泥固化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14.06-2021.11

    s水泥助磨剂

    ¥0.00

    ¥1480.00

  • 2025新版《水泥混凝土助磨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21.11-2023.05)

    2025新版《水泥混凝土助磨剂-优秀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2021.11-2023.05)

    s水泥助磨剂

    ¥0.00

    ¥1480.00

  • 2024新版《新型高效早强剂制造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2024新版《新型高效早强剂制造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s水泥外加剂

    ¥0.00

    ¥1480.00

  • 2020《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配方汇编》

    2020《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配方汇编》

    s水泥外加剂

    ¥0.00

    ¥1480.00

  • 2020《水泥木质素减水剂-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2020《水泥木质素减水剂-技术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s水泥外加剂

    ¥0.00

    ¥1480.00

  • 2024新版《新型高效早强剂制造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2024新版《新型高效早强剂制造工艺配方精选汇编》

    s水泥外加剂

    ¥0.00

    ¥1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