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日本在铝合金化学处理剂及表面处理技术方面的一些新技术进展:
1. 无铬钝化技术
日本在无铬钝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无铬化学转化技术主要包括钛锆盐转化、硅烷转化、有机磷酸盐转化等。这些技术不仅环保,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例如,钛锆盐转化和硅烷转化已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钼酸盐转化也已实现工业化应用。
2. 自组装技术(SAMs)
自组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超级薄膜技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氢键、静电力等)将钝化液中的物质附着在铝基体表面,形成紧密的钝化膜。这种技术处理后的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显著提高,且处理后无需水洗,直接干燥即可。
3. KO处理”技术
日本联合铝业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KO处理”的独创工艺。该技术通过在碱性电解液中进行交流电解处理,形成多孔且具有树枝状结构的复化膜。与常规阳极氧化膜相比,KO处理膜厚度仅为200纳米至250纳米,非常薄,但具有极高的粘接性、导热性和耐热性。
4. 精密封孔处理技术
日本中国电化工业公司开发了“Yagimaito”和“Kawamaito”两种精密封孔处理技术。这些技术通过在阳极氧化膜表面设置封孔处理层,显著提高了铝合金的耐酸性和耐蚀性。其中,Kawamaito技术的耐蚀性比普通阳极氧化膜提高100倍以上。
5. 电解着色技术
日本在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方面也有创新,包括一步电解着色法、二步电解着色法和三步电解着色法。其中,三步电解着色法通过增加磷酸阳极氧化扩孔工序,使铝合金表面颜色更加丰富,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防护性。
6. 高强度铝合金的表面处理
九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通过添加抑制剂来提高铝合金强度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防止氢气进入合金内部导致变脆,显著提高了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有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领域。
这些新技术展示了日本在铝合金表面处理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对环保、高性能的追求。